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4 > 第四期
第四期
“美国外交战略动向”研讨会综述
作者:赵梅 来源: 时间:2015-06-16
○信 息 “美国外交战略动向”研讨会综述 赵 梅   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外交方针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又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美国的外交决策和外交思想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混乱,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批评。美国有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外交战略?美国领导人眼中的“敌我友”是如何划分的?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观察世界大局的变化,并对美国实力地位和外交具体政策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于1994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学术讨论会。来自社科院美国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欧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17家单位的40多名学者与会,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讨论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美国外交战略总趋势”。克林顿外交政策分析、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的变化及世界经济趋势与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这一阶段讨论的重点。第二阶段的主题是“美国的地区政策”。讨论发言的重点包括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调整、美欧关系、美国与中东及西亚非洲的关系。下面分别介绍各阶段讨论和发言的情况。 (一)美国外交战略总趋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金君晖研究员在发言中分析了克林顿外交政策的成败与得失。他认为,克林顿外交政策的得大于失。这表现在:第一,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强调经济安全第一及有选择地卷入方针。这与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利益和实力是相符的。第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克林顿外交政策向着现实主义方向进行了较为及时的调整。如对华政策上的贸易与人权脱钩。克林顿外交政策的挫折与失误主要表现在波黑、索马里、海地等问题上。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外交政策会更加务实。 社科院美国所所长王缉思在发言中认为,冷战结束,美国最大的对手自行崩溃,并不能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发言权。相反,今日的美国外交,在许多方面比冷战时期更加被动,更加受制于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难以形成一套轮廓清晰的长远全球战略。当前美国外交困境是国内决策过程的混乱直接造成的,而隐藏在机制问题后面的更深层危机,在于美国决策者无法形成一套适应国内新形势的外交思想。如果再深入探究的话,可以发现美国外交思想混乱的 磵 在于美国国内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动摇。王缉思认为,尽管美国决策者和思想家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未来走向众说不一,但美国对外政策毕竟刚刚从冷战时代脱胎出来,具有相当的连续性,根据其政治观念和国内外现实利益,可以推演出其对外关系的大致走向。他认为,经济、安全、民主化,克林顿政府多次强调的三个外交目标的排列顺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在最近的将来,美国不会把任何一个大国视为直接安全威胁。 社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肖炼就世界经济形势与美国对外政策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逐渐取代昔日的政治和军备竞赛。世界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会根据这一新形势调整各自的战略,美国也不例外。目前,我们尚难断定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否有一个长远战略,但它具有如下特点:强调经济安全;参与、策划和推动多边经济合作组织,并继续谋求在这些组织中的霸权地位等。 上述三位学者的发言,引发了后冷战时期,美国有没有以及是否应当有一个外交战略的讨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克林顿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撞击—反射式的,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这是冷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造成的,不能过多地归咎于克林顿本人及其政府成员缺乏外交经验。实际上,克林顿在外交上所崐实行的每一项政策都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冷战后的国际社会,“尘埃尚未落定”,美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需要重新发现自己的方位和立足点。 资中筠研究员的发言引人深思。她说,在论及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否一定要有一个冷战时期那样明确的战略目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否落后于形势变化?许多人在谈论美国外交战略时,实际上,仍把美国视为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超级大国来看。如今它能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倘若美国真的退回到孤立主义状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利弊应如何衡量?资中筠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没有一致的意见。 (二)美国的地区政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丁幸豪、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也白、西亚非洲所的刘靖华、刘月琴,拉美所副所长徐世澄等五位学者分别介绍了美国对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及拉丁美洲的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丁幸豪研究员首先就克林顿政府的战略重点及其亚太政策作了发言。他说,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欧洲,而不是亚太地区。目前,美国政府亚太政策的要点是:搞好与日本的关系;(2)与中国尽量寻求共同点;(3)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防止核扩散。 张也白研究员在发言中,着重谈了美国与俄、德的关系。对俄罗斯,克林顿的政策以199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以前,美国认为叶利钦是唯一的改革代表。在援助问题,俄罗斯优先。1993年以后,由于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克林顿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所有东欧国家。在对德问题上,美国看到了德国经济力量增强的现实,及时调整了对德政策。美德关系增强,美英关系减弱。 在谈到美国与中东和非洲的关系时,刘靖华认为,美国对中东关注的重点有三个:(1)在西部,极力促成阿以和平稳定局面;(2)在东部,实行双重遏制战略,确保石油安全;(3)集中打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美国对非洲的关注是与前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力量消长成正比的。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其势力从非洲逐渐退出。美国对非洲的关注也相应减少。其政策要点是:在非洲推广民主化,遏制该地区的原教旨主义势力。 在这一阶段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贯彻始终,是大家谈论的焦点,即:美国的战略重点究竟在哪里?与以前相比,有无发生变化。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亚太地区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美国对这一地区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美国的先欧后亚政策没有改变,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究其深层原因,在于种族问题。这种非我族类的心态将会长期起作用。此外,从意识形态上看,美国所真正不能容的,是共产主义。在分析中美关系时,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