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中美的启示
作者:资中筠
来源:
时间:2015-06-16
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中美的启示 资中筠 多年以前,偶然得到一本小书——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Willa Cather)的《啊,拓荒者》(O, Pioneers!),一下子被它那特有的魅力吸引住了,不忍释手,一口气读完,感到一种不寻常的美的享受。后来又因偶然的机缘,应外国文学出版社之约,把这本小书译出来,以飨中国读者。现在听说这本小书又要再版作为供青年阅读的佳作选,我想是十分值得的。 本书的扉页献词—— “纪念萨拉·奥恩·朱厄特 在她的精致劳作之中,蕴含着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 可以概括作者在书中的追求,以及这件精致的作品所达到的那种美的精神境界。如果把朱厄特的名字换作作者本人,或是书中的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柏格森,那也十分恰当。 这是一个人类发展史上不断重复的故事,古老而常新,平凡而惊心动魄:一群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少,背井离乡来到一片原始的荒野,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有的人壮志未酬,中途倒下;有的人知难而退。胜利终于属于那些坚韧不拔,信心、毅力和智慧都超群的人。于是那野性的大自然的烈马般的反抗被驯服了,昔日荒山野岭变成千里沃野。人终于用双手建立起美好的家园和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也从这求生存的搏斗中得到自我完成。 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谈《啊,拓荒者!》:例如,从中了解美国边疆开拓史;研究美国在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中田园诗般的人际关系的解体;邻里、家庭、两性关系的嬗变;还有宗教在那一代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等等。但是作为传世的文学作品,这本小书的独特的魅力,在于它处处洋溢着一种纯朴、含蓄而动人心弦的美。这种美来自对土地的深沉的爱。可以说从扉页题词到最后一行字,都溶进了作者心灵深处与土地相关连的那种炽热的激情、执着的追求、刻骨铭心的依恋、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美好的向往、无私的奉献……这一切织成了一部交响诗。的确,这是一本可以当作诗来读的小说。 对土地的特殊感情来自征服土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初, “这土地不愿有人来干扰它,它要保持它固有的凶猛的力量、野性的美和连绵不断的哀愁”。〔1〕 头几年的辛勤劳动似乎白费了: “犁耙几乎没有在地上留下什么痕迹,像是史前期的动物在石头上留下几道浅浅的爪印,太模糊不清,使人觉得很可能是冰川的遗迹,而不是人类奋斗的纪录”。〔2〕 土地最后一次向敢于进犯的犁耙发起反抗,来一个连续三年大旱,颗粒不收。逼得多少人再一次举家迁徙,流落他乡。但是对于像亚历山德拉·柏格森那样坚持下来又懂得怎样对待它的人,它终于 “忽然一下子自己工作起来了。它从沉睡中觉醒,舒展开来,真大、真富”。〔3〕 且看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春耕景象: “那散发着这样茁壮、洁净的芳香,孕育着这样强大的生机和繁殖力的褐色土地,俯首听命于犁耙。犁头到处,泥土发出轻柔的、幸福的叹息,乖乖滚到一旁,连犁刀的光泽都丝毫无损。”〔4〕 那土地“毫无怨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那变化多端的四季”〔5〕,以至于自己曾经毫无保留地为它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的亚历山德拉竟感到是在坐享其成!而自幼酷爱作画的卡尔,10几年后归来看到的是一幅他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来的最美的图画,画布是那广阔无垠的土地,画家就是亚历山德拉! 书中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正是这种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坚实、内在的美和智慧的化身。她几乎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没有尽情欢乐,谈情说爱的青春。她没有时间在衣着上下功夫,同她朝夕相处的人也很少有人注意她美不美。但是书中处处都使人感到她是美的。对她的外表,书中着墨不多,只知道她身材健壮,皮肤晶莹如雪,眼睛是湛蓝的,有一头火一般的浓密的头发,却经常梳两条粗辫子盘在头上。有几段对她最精彩的描写都是把土地、劳动、景色和她心中美好的感情溶于一体,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那个被卡尔永远铭刻在记忆中的瑞典姑娘: “裙子用别针别起,头上什么也没有戴,一手拎一只锃亮的桶,全身沐浴着乳白的晨熹……当他看见她自由自在地走来,看见她那昂起的头和安详的肩膀时,经常觉得她好像就是从晨光中走出来的。”〔6〕 在那逼得乡亲们卖地出走的大旱之年,亚历山德拉到邻村考察后却信心倍增,在归来的路上,她是那样容光焕发,使她最亲密的小弟弟都感到惊奇: “自从这块土地从地质纪元前的洪水中涌现出来以来,也许是第一次有一张人脸带着爱和渴望面向着它。她觉得这土地 太美了,富饶,茁壮,光辉灿烂。她的眼睛如痴如醉地饱览着这广阔无垠的土地,直到泪水模糊了视线”。〔7〕 当天晚上,她仰望星空,思索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感到同她的乡土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 “她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乡土对她多重要。那长草深处的啾啾虫鸣就是最优美的音乐。她觉得好像她的心也埋在那里,同鹌鹑、鸟以及一切在阳光下低吟、长鸣的野生动物在一起。她感觉到未来正在那蜿蜒的、粗野的土岗下躁动着。”〔8〕 亚历山德拉的智慧,也不属于聪明外露、才思敏捷那种类型。她是农家的典型:踏实、厚重,有时甚至有些迟缓。但是她比她的两个弟弟,比周围的邻居多一些头脑,多一些追求,能吸收新鲜事物,敢于冒一定风险。这种素质把她同那些闭塞守旧的乡亲区别开来,决定了她总是比别人先走一步。这是创业者、经营者的素质。世界各国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都具备这种素质。但是正因为她内在的聪明智慧,使她虽然锋芒不露,却显得鹤立鸡群。所以她缺乏真正的知音。尽管她以自己的成功创业和慷慨待人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和爱戴,她内心是寂寞的。人们习惯从她那里得到帮助和关心,却没有人想到她也需要理解和关怀。唯一真正赏识她的美、理解她的是卡尔·林斯特仑姆。 亚历山德拉同卡尔的友谊、爱情和最终结合也是同她的性格和全书的基调一致的。他们两人一起度过了黯淡的童年和青少年,在患难中互相安慰、互相支持。艰难的岁月迫使他们在精神上过早地长大,但是爱情却来得那样的迟。他们从没有过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有的只是互相深切的理解和信任。唯有他们两人能互相挖掘出常人见不到的内在的美好品质;唯有卡尔真正理解土地对亚历山德拉意味着什么;唯有卡尔能充分赏识她在经营农场中显示出来的非凡的才华;唯有卡尔注意到她是多么的美,从那个拎着奶桶的小姑娘到成功的中年女农场主,始终是一样的美。反过来,也唯有亚历山德拉能在世俗的轻蔑、偏见、怀疑和非议之中始终保持对卡尔的无限信赖,不论他是否“成气候”,她只要他精神上的支持。这真是难得的知己啊!巴尔扎克说过,“没有友谊的爱情只能是调情”。而卡尔和亚历山德拉的迟发的爱情恰恰是建立在几十年历尽沧桑、坚贞不渝的纯真的友谊之上的。时间是 太长了些,带有那个时代和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这种爱情确实不同于那一见钟情的爱慕和追求,它如金子般闪光,如金刚钻般坚固。 今天,当人们想起美国时,往往想到的是“硅谷”,是“月球人”,是那高消费的社会和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还有被曲解和夸大了的放任自由。谁还想到,不到100年前,在那寒 风呼啸望不到边的旷野荒郊,那些开垦处女地的移民们是怎样洒尽 汗水,怎样搏斗过来的。也许连多数美国人也很少去想它了。书中主人公是瑞典移民,不过这故事除了某些细节外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移民。美国本来是以移民立国的,整个美国的“民族”(姑且用这个词)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组成,只不过有先有后。这些移民开发和建设这块新大陆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今天,高度工业化之后的美国人(不论是哪国人的后裔)的性格和道德观念似乎已经同书中的人物相距很远,但是仔细挖掘起来,那种创业精神仍然是构成作为整体的美国人的品质的精华。每个民族之所以兴,所以衰,除了其他外在的原因外,总有其作为民族特点的内在原因。而体现在亚历山德拉身上那种既踏实苦干,又敢于创新,既善于用手,又善于用脑,充满自信,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许就是生活在这新大陆上的各民族后裔共同带给它的珍贵的贡献。美国之所以兴,与此有关。 这本小书所包含的美是摆脱了一切浮华和矫饰的,健康、充实、高尚、持久的美,是同真和善相联系的美。也许惯见五颜六色的廉价假宝石之后,发现一块洁白无瑕的璞玉的那种清新和惊喜之感,可以同读这本书时的感受相比拟。 注释: 〔1〕Willa Cather: O Pioneers! Houghton Miffin Company, Boston, Sentry Paperbound Edition, 1941, p.15. 〔2〕Ibid, p.19. 〔3〕Ibid, p.116. 〔4〕Ibid, p.76. 〔5〕Ibid, p.76. 〔6〕Ibid, p.126. 〔7〕Ibid, p.65. 〔8〕Ibid, p.71.